Hoshino's BGM
一些不算BGM的BGM。
线性代数笔记 - 最小二乘法
线性代数学习的整理和思考。包括最小二乘的动机、与投影的关系和延伸。
线性代数笔记 - 投影
线性代数学习的整理和思考。包括投影的引入、推导与直观理解、其他性质。
注意到底是什么?
看到这个图的时候,确实有被笑到。等假期读一下这篇文章再谈谈感想,先挖个坑。
不同nifti成像数据间IJK坐标的对齐
不同的神经影像学数据有不同的IJK坐标,这里以Python库nibabel为例,简单介绍了离散数据(ROI)的坐标变换的基本方法。
不同成像数据的直观对比经过预处理的数据神经影像学数据,一般可以视为三维或者四维的数组,前三维相当于空间上的三维,而第四维可能是功能成像的时间或弥散张量成像的不同磁感应强度。当然,这里主要考虑以体素/小立方体为基本单元的nifti数据。
1234567>>> import nibabel>>> mdtb = nibabel.load('mdtb_mni.nii')>>> mdtb.shape(141, 95, 87)>>> hcp = nibabel.load('S1200_AverageT1w_restore.nii.gz')>>> hcp.shape(260, 311, 260)
这里举出了两个例子,一个是基于mdtb的小脑ROI文件,一个是来自HCP的被试平均结构像问及爱你。mdtb_mni.nii主要储存了一个形状为(1 ...
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知乎治校
这篇论文是政治社会学的期末作业,拖了很久才在几天之内赶出来的,所以难免有些敷衍,不过也未尝没有一两句中肯的分析,就当看个乐呵也行。这两天看到THU的某事,才又想起知乎治校这个概念。
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“知乎治校”摘要近两年来,“知乎治校”兴起,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在与校方冲突时借助知乎平台表达诉求。本文从政治社会学角度出发,简略分析了校方与学生的冲突,概要论述了“知乎治校”的形式和典型案例,并最后指出,“知乎治校”通常不能改变校方与学生的力量对比,但为学生的诉求表达提供了新的安全途径。
关键词政治社会学 知乎治校 利益分析
绪论高校作为承担教育功能的组织机构,同样存在一定的权力运作模式。尽管在讨论高校与高校学生的关系时,很难将高校视为具有完整功能的政治实体,但借助政治社会学的视角,分析高校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可能且有意义的。
如果只局限于高校的教育职能,那么高校与高校学生的利益冲突并没有存在的前提。然而,在高校的实际运作中,高校与学生分别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地位,高校的规章制度、教务安排、行政决议、后勤保障都与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。而另一方面,高校管理者既负有保障学生利益的道德义务,也由于 ...
庆祝LaTeX公式启用
发现LaTeX公式支持也不难,就随手弄了一下。
12npm uninstall hexo-renderer-marked --savenpm install hexo-renderer-kramed --save
修改node_modules\kramed\lib\rules\inline.js:
12// em: /^\b_((?:__|[\s\S])+?)_\b|^\*((?:\*\*|[\s\S])+?)\*(?!\*)/,em: /^\*((?:\*\*|[\s\S])+?)\*(?!\*)/,
最后是在主题目录下的_config.yml里启用mathjax。
参考:https://suixinblog.cn/2018/10/hexo-latex.html
然后就可以愉快地打公式了。
\Gamma(x) = \int_{0}^{+\infty}{t^{x}e^{-t}dt}
e^{ix} = isin\ x + cos\ x
爱思唯尔科哲手册读书笔记
前言最近想到应该大致了解科学哲学的讨论内容,至少得到系统一些的认识,找到了风评还不错的爱思唯尔科学哲学手册,原名Handbook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,全书按学科分出了诸多册,每一册都是大部头,我水平和精力又实在有限,所以先挑出General的部分看一看,以期留个印象,有时间再看心理学分册和其他分册。
在某群水群学术讨论的时候聊起科哲,发现大家或多或少有些了解,但也不深入。也有人指出,科哲对于实际研究帮助不大。这是可以理解的。在当前的科学实践中,光是追随范式独自完成一项实证研究都已非寻常事,比起傍晚的沉思,还是技术来得实在。但我也相信,如果真想搞出点大新闻,终归要更高瞻远瞩一些,而不是只有眼前的细枝末节。抽些时间对科学哲学做一些严肃的思考,还是“有用的”。而且“没用”又如何?有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上的预设。
对心理学来说,我认为科哲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。上完一学期的心理学史,我姑且算是明白了前人的目标,这自然是收获;但麻烦的是,对这门学科在当代发展的目标又感到困惑了,当然这种困惑也算是一种收获。尽管对现状维持最低程度的认可很必要,但认知失衡还是迫使我寻求 ...
2020年终总结 & 新年展望
这是博客部署上线以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,姑且写一个总结和展望,考完试再补档。
使用Electron/Web开发的踩坑记录
之前在Python的GUI编写上有过一些简单的尝试,后来想到结合FastAPI的后端,自己再写一个前端熟悉一下HTML5/CSS/JS三件套,又听说Electron是Web套皮做GUI的不错的选择,所以也做了一些尝试,但是遇到了不少的坑。老实说,有些地方的文档实在是写了和没写差不多……
下面在假定已经完成了Electron的安装,写好了Web页面的基础上,介绍一些经验。
基于Napi实现C++和Node.js交互最初写好的Web的核心逻辑完全依赖Web上的API,而这一部分我已经写过C++的实现,所以自然地想到在Node.js里调用C++,然后向Web页面提供这部分功能。
最开始搜到的实现方法是node-ffi,这个模块提供了和C++编写的动态链接库的交互,具体用法和Python的ctypes大同小异,也是注册接口,定义输入参数和返回值的数据类型,做好转换就完成了。遗憾的是,这个模块在2018年就已经停止维护,貌似并不支持新版的Node,不能通过编译,而我也不愿意专门为此倒退版本,于是作罢。
在这之后,就只有在C++中编写原生接口的办法了。当然这里也有两种选择,一种是直接基于v8,一 ...